字級
- 大
- 中
- 小
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緣起與還滅 .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4-4
2025-06-27
時間:1980年12月4日
地點:台北國父紀念館
一個人生活在五欲洪流中,若能不隨俗浮沉,固然難得;如果隨俗同流而能不汙,更是可貴。所以遠離外境,潛居山林修行,並不是上上乘;住於鬧市,仍然能夠不為外境所轉,才是大乘道。所以說「大隱隱於市」,或「熱鬧場中做道場」。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功夫?因為參透了外在世界的虛妄性,不追逐心外五欲六塵的世界,對於世間的一切,不會生起執著,而能過著無住的生活,享受著內心世界的融和。
古來很多大德都有這種境界,譬如陶淵明的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」;維摩詰居士的「雖處居家,不著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」;一休和尚揹負女人,卻能坦蕩無礙。一個人如果能不被生活所牽累,則「百花叢裡過,片葉不沾身」,是何等的灑脫逍遙!
心理的世界是無法偽裝的,心理的淨化須遠離勝負心、顛倒心;心理的昇華,要有平等心、尊敬心。
有心入道的人,容易體會世界是變化無常的,是迷人騙人的;唯有從物理的世界回到心理的世界,才能常樂我淨,如如不動而解脫逍遙。
四、生滅的世界與還滅的世界
生滅的世界,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生、住、異、滅的世界,也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的世界,成、住、壞、空的世界。
生滅的世界是「四大本空,五蘊非有」的世界。山河大地,一切皆是「四大」元素假因緣和合而成。什麼是「四大」呢?即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種。地以堅硬為性,水以潮溼為性,火以溫暖為性,風以流動為性。地水火風是構成一切物體的主要因素,所以稱為大。譬如:一個杯子,是由泥土燒成的,泥土屬於地大;泥土需要滲和水,再用火燒,是有水火二大;經風吹成固體而為杯子,是有風大。
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,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。如屬固體型硬性的爪齒、皮肉、筋骨為地大;屬液體流動性的腺體、唾涕、膿血等為水大;體溫熱度屬火大;呼吸動轉屬風大。故身體上有一大不調,即百病叢生;若四大分散,則生命死亡。
有情眾生由四大、五蘊所假合。由於生命是因緣結合的關係,沒有實體可得,所以說有情的肉體,也只是假合的存在而已。如和合的因緣力窮盡時,結合的關係也跟著消滅,生命的肉體,立即滅亡。所以佛陀說:「四大本空,五蘊非有。」
生滅的世界是苦多樂少的世界,苦有三種:苦苦、壞苦、行苦,欲界三苦都有,色界只有壞苦、行苦,無色界唯有行苦,這是依程度而分的。如果從內容分,則有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。苦是人們所厭棄的,但人生終不免有許多苦痛;樂是人們所追求的,但是人生之樂卻是那樣的稀少與短暫。
生滅的世界是無常的世界,昨天還活蹦亂跳和你大擺龍門陣的朋友,今天不幸和你陰陽兩隔。昨天還是人潮擁擠的百貨公司,今天被夷為平地。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,你我都不知道,這不是無常的實相嗎?
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苦痛,帶給我們莫大的煩惱,動搖我們身心的安住。所以,我們必須求得一個不生不滅的還滅世界。什麼是還滅的世界?
1.「如」的世界:如——如如不動。如的世界就是不動的世界,如來的世界,如法的世界,如實的世界。儒家也主張修養不動心,所謂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」。心能在如如不動中安住,就有幸福快樂。其實,人實在很可憐,人家讚美你一句:「你這件衣服好美哦!」就高興了半天。衣服很美,和你有什麼關係呢?人家批評你一句,便生氣得飯也吃不下,覺也睡不好;快樂與否,全由外人左右。為什麼會受別人擺布呢?因為沒有生活在「如」的世界。
2.「悟」的世界:悟——一切明了。悟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,光明的世界,解脫的世界,自然的世界。
悟的世界是「啊!我懂了!」「噢!是這樣啊!」悟是「心佛眾生」三無差別的世界;悟是「不以得喜,不以失悲」的世界;悟是不為情愛所羈,不為生死所轉的世界;悟是恢復自然,找到本家,認識自己的世界。
3.「淨」的世界:淨——清淨無染。淨的世界是清涼的世界,極樂的世界,法眼淨的世界,蓮華藏的世界。
我們這身臭皮囊,從頭到腳,有三十六物不淨。而貪、瞋、痴、悔、恨、怨、怒,更時時侵擾我們,讓我們不得安寧。衣服髒了要洗,身體髒了也要洗,心裡不清淨更需要洗。以清涼法水,洗去心靈的汙穢,以佛法的「淨」來莊嚴自己,以佛法的「淨」來化導自己。
《維摩經》云:「隨其心淨,則國土淨。」如果人人能「自淨其意」,則極樂世界自然呈現。
4.「圓」的世界:圓——圓融無礙。圓的世界是如日月的世界,如虛空的世界,如因果的世界,如自性的世界。
佛法以「圓」來說明宇宙人生,理要圓,事要圓,理事皆圓,事事皆圓,這也就是《華嚴經》所倡明的四法界的世界。所謂四法界即:事法界,是總稱我們晝夜差別現象的世界;理法界,是打破認識虛妄的現象,體認到不可思議的言亡慮絕的真理世界;理事無礙法界,是本體與現象,空有無礙的世界;事事無礙法界,是體認到時空無限無量,宇宙萬有無一無關,一切同體,大小無別,一多不二的世界。
現實的這個世界多苦、多變、無常、有缺憾,但是如果我們的身心能恆常安住於如如不動、明了一切、清淨無染、圓融無礙的境地,相信能夠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。
地點:台北國父紀念館
一個人生活在五欲洪流中,若能不隨俗浮沉,固然難得;如果隨俗同流而能不汙,更是可貴。所以遠離外境,潛居山林修行,並不是上上乘;住於鬧市,仍然能夠不為外境所轉,才是大乘道。所以說「大隱隱於市」,或「熱鬧場中做道場」。為什麼能有這樣的功夫?因為參透了外在世界的虛妄性,不追逐心外五欲六塵的世界,對於世間的一切,不會生起執著,而能過著無住的生活,享受著內心世界的融和。
古來很多大德都有這種境界,譬如陶淵明的「結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」;維摩詰居士的「雖處居家,不著三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」;一休和尚揹負女人,卻能坦蕩無礙。一個人如果能不被生活所牽累,則「百花叢裡過,片葉不沾身」,是何等的灑脫逍遙!
心理的世界是無法偽裝的,心理的淨化須遠離勝負心、顛倒心;心理的昇華,要有平等心、尊敬心。
有心入道的人,容易體會世界是變化無常的,是迷人騙人的;唯有從物理的世界回到心理的世界,才能常樂我淨,如如不動而解脫逍遙。
四、生滅的世界與還滅的世界
生滅的世界,就是我們所感受到生、住、異、滅的世界,也就是生、老、病、死的世界,成、住、壞、空的世界。
生滅的世界是「四大本空,五蘊非有」的世界。山河大地,一切皆是「四大」元素假因緣和合而成。什麼是「四大」呢?即地、水、火、風四大種。地以堅硬為性,水以潮溼為性,火以溫暖為性,風以流動為性。地水火風是構成一切物體的主要因素,所以稱為大。譬如:一個杯子,是由泥土燒成的,泥土屬於地大;泥土需要滲和水,再用火燒,是有水火二大;經風吹成固體而為杯子,是有風大。
貴為萬物之靈的人類,也是假四大和合而成。如屬固體型硬性的爪齒、皮肉、筋骨為地大;屬液體流動性的腺體、唾涕、膿血等為水大;體溫熱度屬火大;呼吸動轉屬風大。故身體上有一大不調,即百病叢生;若四大分散,則生命死亡。
有情眾生由四大、五蘊所假合。由於生命是因緣結合的關係,沒有實體可得,所以說有情的肉體,也只是假合的存在而已。如和合的因緣力窮盡時,結合的關係也跟著消滅,生命的肉體,立即滅亡。所以佛陀說:「四大本空,五蘊非有。」
生滅的世界是苦多樂少的世界,苦有三種:苦苦、壞苦、行苦,欲界三苦都有,色界只有壞苦、行苦,無色界唯有行苦,這是依程度而分的。如果從內容分,則有生苦、老苦、病苦、死苦、愛別離苦、怨憎會苦、求不得苦和五陰熾盛苦。苦是人們所厭棄的,但人生終不免有許多苦痛;樂是人們所追求的,但是人生之樂卻是那樣的稀少與短暫。
生滅的世界是無常的世界,昨天還活蹦亂跳和你大擺龍門陣的朋友,今天不幸和你陰陽兩隔。昨天還是人潮擁擠的百貨公司,今天被夷為平地。明天將會發生什麼事,你我都不知道,這不是無常的實相嗎?
這個世間有太多的苦痛,帶給我們莫大的煩惱,動搖我們身心的安住。所以,我們必須求得一個不生不滅的還滅世界。什麼是還滅的世界?
1.「如」的世界:如——如如不動。如的世界就是不動的世界,如來的世界,如法的世界,如實的世界。儒家也主張修養不動心,所謂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」。心能在如如不動中安住,就有幸福快樂。其實,人實在很可憐,人家讚美你一句:「你這件衣服好美哦!」就高興了半天。衣服很美,和你有什麼關係呢?人家批評你一句,便生氣得飯也吃不下,覺也睡不好;快樂與否,全由外人左右。為什麼會受別人擺布呢?因為沒有生活在「如」的世界。
2.「悟」的世界:悟——一切明了。悟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,光明的世界,解脫的世界,自然的世界。
悟的世界是「啊!我懂了!」「噢!是這樣啊!」悟是「心佛眾生」三無差別的世界;悟是「不以得喜,不以失悲」的世界;悟是不為情愛所羈,不為生死所轉的世界;悟是恢復自然,找到本家,認識自己的世界。
3.「淨」的世界:淨——清淨無染。淨的世界是清涼的世界,極樂的世界,法眼淨的世界,蓮華藏的世界。
我們這身臭皮囊,從頭到腳,有三十六物不淨。而貪、瞋、痴、悔、恨、怨、怒,更時時侵擾我們,讓我們不得安寧。衣服髒了要洗,身體髒了也要洗,心裡不清淨更需要洗。以清涼法水,洗去心靈的汙穢,以佛法的「淨」來莊嚴自己,以佛法的「淨」來化導自己。
《維摩經》云:「隨其心淨,則國土淨。」如果人人能「自淨其意」,則極樂世界自然呈現。
4.「圓」的世界:圓——圓融無礙。圓的世界是如日月的世界,如虛空的世界,如因果的世界,如自性的世界。
佛法以「圓」來說明宇宙人生,理要圓,事要圓,理事皆圓,事事皆圓,這也就是《華嚴經》所倡明的四法界的世界。所謂四法界即:事法界,是總稱我們晝夜差別現象的世界;理法界,是打破認識虛妄的現象,體認到不可思議的言亡慮絕的真理世界;理事無礙法界,是本體與現象,空有無礙的世界;事事無礙法界,是體認到時空無限無量,宇宙萬有無一無關,一切同體,大小無別,一多不二的世界。
現實的這個世界多苦、多變、無常、有缺憾,但是如果我們的身心能恆常安住於如如不動、明了一切、清淨無染、圓融無礙的境地,相信能夠擁有一個圓滿的人生。
最新消息
屏東講堂佛光兒童祝福禮 皈依三寶奉行三好
2025-08-13《獻給旅行者365日》贈花蓮捷絲旅 安頓旅人身心
2025-08-13波士頓中國城慶中秋 佛光人推廣三好四給精神
2025-08-13靈知學會參訪北雪梨佛光緣 學習三好運動
2025-08-13慧慈寺信眾跟著大師辦教育 分享歡喜布施的喜悅
2025-08-13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2
2025-08-13普賢寺佛學講座 刻經之藝與靜觀修行
2025-08-12北區知賓培訓 以佛法慈悲與智慧廣度有緣人
2025-08-12西來大學市集美食、藝文兼備 社區溫馨交流
2025-08-12台北道場香積團十四周年慶 五十道創意素齋喜團圓
2025-08-12
相
關
消
息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2 2025-08-13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⑫ 2025-08-10
【星雲大師全集19】佛教管理學.佛法的管理法⑪ 2025-08-09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有情與心識.談情說愛4-1 2025-08-12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經義】佛法滿人間.公平正義 2025-08-11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者雲遊與參訪2-2 2025-08-08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禪者雲遊與參訪2-1 2025-08-07
《星雲大師全集》【講演集】 講演集──禪學與淨土.談禪6-6 2025-08-06